您的当前位置:主页 >> 文章 > 正文

“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习近平总书记引领推动全民阅读蔚然成风

来源:网络整理 编辑:中国交通观察 时间:2023-04-24 11:53:17
导读:人间四月,春暖天艳,书香氤氲。  4月23日,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谆谆教导、殷切嘱托,极大激发了全党全国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全民阅读工作深入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进展明

人间四月,春暖天艳,书香氤氲。

  4月23日,第二十八个世界读书日如约而至。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在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的贺信中指出:“希望全社会都参与到阅读中来,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谆谆教导、殷切嘱托,极大激发了全党全国全社会读书学习的热情。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引领推动下,全民阅读工作深入推进,书香社会建设进展明显,读书学习蔚然成风。阅读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作用更加凸显,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更加厚重深邃。

  “一定不能放松学习”

  从古今中外历史中可以清晰地看到这样的现象:事有所成,必是学有所成;学有所成,必是读有所得。

  “中国共产党人依靠学习走到今天,也必然要依靠学习走向未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学习的重要性。而读书是学习的重要方式。

  不论在地方工作,还是在中央工作,习近平同志始终高度重视领导干部读书学习——

  要求领导干部“带头读书、勤于读书”“通过读书学习来增长知识、增加智慧、增强本领”;

  强调领导干部“一定要把学习放在很重要的位置上,如饥似渴地学习,哪怕一天挤出半小时,即使读几页书,只要坚持下去,必定会积少成多、积沙成塔,积跬步以至千里”;

  叮嘱领导干部“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并且是更重要的学习”;

  倡导领导干部“应该把学习作为一种追求、一种爱好、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做到好学乐学”……

  习近平总书记对于读书学习的真知灼见,来源于他孜孜矻矻、手不释卷的人生经历。

  “酷爱读书”是习近平同志给同事和乡亲最深的印象。陕西梁家河的乡亲们至今还记得习近平同志来插队时,随身只带了两个行李箱,里面装的全是书;还记得习近平同志在窑洞里幽暗的煤油灯下读书至深夜,面孔和鼻子被油烟熏黑;还记得习近平同志为了找到歌德的《浮士德》,走了30里路才借到……

  在艰苦的条件下坚持读书,在紧张忙碌的工作中依然坚持读书。河北正定的同志们至今还记得,习近平同志不管工作到多晚,晚上睡前必须读书,一般都会读到夜里两三点;福建福州的同志们至今还记得,习近平同志闲下来的时候,最喜欢的就是买书,同事帮习近平同志搬家,搬的最多的就是书……

  聆听过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人有一个共同的感受:总书记融汇古今、旁征博引,典故信手拈来,比喻妙趣横生,叙事娓娓道来,说理鞭辟透彻,令人深受教育、深受启迪,真切感受到知识的力量和文化的魅力。习近平总书记这种学识,这种修养,这种格局,是多年磨一剑的结果,和长期不懈读书思考密不可分。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有一次到杭州市西湖区翠苑一区社区调研,座谈会上他渊博的学识、生动的语言、精辟的见解,令社区干部顾荣根深感钦佩。顾荣根以前在工厂工作,只读过6年书,干活是把好手,多次荣获表彰,但最怕理论学习和写材料。

  “习书记工作那么忙,还能有时间学习?”座谈会结束,顾荣根拉住身边一位省委办公厅的工作人员询问道。

  工作人员被他逗笑了,告诉他,习书记喜爱读书,无论是在办公室还是调研途中,无论是夜宿农家还是出访期间,一有空就会捧起书本,翻阅材料。最保守的估计,习书记每个月的阅读量在30万字以上。

  顾荣根感佩不已。他拿出之前争当技术骨干的那股子钻劲,一字一句读原著、学理论,党性分析报告反反复复修改了好多遍。两个多月后习近平同志再次来社区召开座谈会时,顾荣根第一个发言谈体会。习近平同志带头给他鼓掌:“看,工人阶级就是最具先进性的阶级!”

  以学习促工作,以读书促学习,用读书学习来改进作风、推动工作,这是习近平同志的一贯做法,常抓不懈——

  在河北正定,鼓励各级干部要加强学习,增加知识储备,在他的提议下,县里为党政机关干部开办了初高中文化补习班;

  在福建宁德,组织当地县委书记参加地委学习中心组读书班,扛着自己的书带大家一起学、一起读;

  担任中央党校校长期间,就读书学习问题多次为学员授课,对领导干部“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要求贯穿始终……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进一步为大家指出读书的认识论和方法论——

  “要力戒浮躁,多用一些时间静心读书、静心思考,主动加快知识更新、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任何时候才不枯、智不竭”;

  “组织广大政协委员多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努力提高思想水平和能力素质,并努力带动和影响各界别群众开展读书活动”……

  习近平同志勉励广大干部群众:“一定不能放松学习!”

  “推动形成全民阅读的氛围有助于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更深的基础、提供更强的动力。”作为全国妇联亲子阅读推广大使,全国政协委员、中央民族大学教授蒙曼近年来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要求,常年参加阅读推广活动。她说,“我国一直大力推动全民阅读,我们的阅读产品也越来越丰富。有我们每个人的参与和推动,一定能够形成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关心倡导下,全民阅读蔚然成风,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魏玉山深有感触地说,“在调研时,我们明显感到,领导干部业余时间读书的风气越来越浓厚,大家在一起会时不时彼此问最近读了哪些书。”

  “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

  欲求真理,必读经典。

  信手拈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的名言警句,娴熟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决复杂严峻的理论问题和现实问题……习近平总书记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功底,源于他多年孜孜不倦地阅读。

  有一次,习近平同志与友人议论起《共产党宣言》的中译本问题。谈到从俄、日、德、英、法不同语言翻译过来的中文本各有侧重,对文本的理解也不尽相同时,习近平同志感慨道:“这么一个小薄本经典,就有这么多名堂,可见认识真理很不容易。”

  多年以后,习近平总书记仍感叹,“如果心里觉得不踏实,就去钻研经典著作,《共产党宣言》多看几遍”。

  在厦门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曾和一名学生交流阅读《资本论》的心得体会,他对《资本论》的熟悉程度令这名学生暗暗吃惊。习近平同志解释说,自己下乡时在窑洞的煤油灯下通读过3遍《资本论》,记了很多本笔记,还读过几种不同译本,最喜欢厦大老师郭大力、王亚南的译本。

  欲知大道,必先读史。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学习历史,“历史知识丰富了,眼界和胸襟就可以大为开阔,精神境界就可以大为提高,思维层次和领导水平就可以提升到一个新境界。”

  在福建宁德担任地委书记时,到霞浦下乡调研,习近平同志请人去找一本福宁府的府志。

  “习书记啊,咱们一天到晚跑来跑去这么辛苦,你还要熬夜看书,能吃得消吗?”有同志忍不住问。

  “我们这样看情况、听汇报是不够的,还要看历史”。习近平同志语重心长地说,“一个县的历史最好的体现就是县志,府志则更为全面,里面既写正面人物,也写反面人物,我们一看就知道这个地方发生过什么事,可以从中有所借鉴。”

  到浙江工作后,每到一地调研,习近平同志都会让当地准备县志,往往翻阅至后半夜。第二天与大家的交流座谈,也经常以县志里的内容为话头。

  习近平总书记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许多优秀文化典籍蕴涵的治国理政的智慧和做人做事的道理,经他引用而深入人心。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要多读古今中外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总书记指出:“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是一种以一当十、含金量高的文化阅读。领导干部多读优秀传统文化书籍,经常接受优秀传统文化熏陶,可以提高人文素养,增强对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和把握能力,正确处理义与利、己与他、权与民、物质享乐与精神享受等重要关系。”

  开卷有益,但面对浩瀚书海,应该优先阅读哪些书呢?习近平总书记指点阅读门径:“领导干部应当围绕提高思想水平、增强工作能力、完善知识结构、提升精神境界,选择那些与所从事的工作关系密切、自己爱好和有兴趣的书来读。”

  习近平总书记躬身践履,带头读书学习,极大鼓舞了党员领导干部读书学习的热情。从中央到地方,越来越多党员领导干部拿起书本、听起讲座,抓紧点滴时间读书“充电”。

  中央和国家机关“强素质·作表率”读书活动坚持了15年,已累计举办150多期,成为党员领导干部的理论学习新课堂、组织生活新平台、党性锻炼新渠道;上海、福建、广东等多个省市党政机关深入开展读书活动,举办领导干部读书座谈会、领导荐书活动等;天津、江西、河南等省市委机关制定书香机关建设方案,突出“领导干部带头读”,定期向领导干部推送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论述读本等必读书目……

  “应酬少了”“读书多了”“收获很大”……在一项调查中,许多党员领导干部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自己的阅读情况大为改进。调查者指出,这与加强作风建设,领导干部读书学习条件和氛围转好密切相关。

  党员领导干部读书所产生的“风成于上,俗化于下”的强烈示范效应,影响带动了全社会的阅读风气。“最受中央国家机关干部欢迎的10本书”书单,在社交媒体上甫一传开,立即引发高度关注。党员领导干部成为引领全民阅读的重要力量。

  “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自孟子提出“善养吾浩然之气”,2000多年来,“浩然之气”一直是中华民族崇高的精神追求,激励中华儿女砥砺品格、修德立身。哲学家冯友兰认为“浩然之气”是中国文化特有的概念,懂得了这个词汇,才可以懂得中国文化和中华民族的精神。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

  习近平总书记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的人民情怀、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坚定的文化自信,与他勤奋阅读、孜孜不倦从书籍中汲取营养有密切关系。

  ——在阅读中坚定理想信念。

  “我不到16岁就从北京来到了中国陕北的一个小村子当农民,在那里度过了7年青春时光。那个年代,我想方设法寻找莎士比亚的作品……”2015年10月,在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已是中国国家主席的习近平深情回忆起自己的读书心路:“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

  ——在阅读中培育人民情怀。

  上世纪80年代,去河北正定工作前夕,习近平同志听作家王愿坚讲了柳青的故事。柳青为了深入农民生活,定居陕西长安县皇甫村,蹲点14年,《创业史》很多素材就是从14年的农村生活中得来的。

  “你到农村去,要像柳青那样,深入到农民群众中去,同农民群众打成一片。”王愿坚对习近平同志说,中央一个文件发下来,柳青会知道他的房东老大娘是哭还是笑。如果对人民的心声能了解到这个程度,那对施政是不是很有帮助呢?

  32年后,2014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提及这段往事,鞭策文艺工作者“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

  ——在阅读中涵养道德情操。

  在浙江工作期间,习近平同志勉励党员干部“多读书,修政德”,他强调:“要修炼道德操守,提升从政道德境界,最好的途径就是加强学习,读书修德,并知行合一,付诸实践。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多读书、读好书的习惯,使读书学习成为改造思想、加强修养的重要途径,成为净化灵魂、培养高尚情操的有效手段。”

  ——在阅读中树立文化自信。

  2021年3月,武夷山九曲溪畔,习近平总书记走进朱熹园。

  “国以民为本,社稷亦为民而立”……园内墙上,朱熹民本思想的经典论述,总书记驻足凝视良久。

  “我到山东考察时专门去看了孔府孔庙,到武夷山也专门来看一看朱熹。”鉴往知来,习近平总书记意味深长地说,“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说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习近平总书记的话语铿锵有力。

  “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

  “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一个民族的未来,寄望于青春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关心青少年读书学习,强调“人生的扣子从一开始就要扣好”,鼓励年轻一代“珍惜韶华,潜心读书,敏于求知”“把学习成长同党和国家的事业紧紧联系起来、同社会和人民的需要密切结合起来,用青春铺路,让理想延伸。”

  2014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大学考察,参加师生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要勤学,下得苦功夫,求得真学问”。总书记指出:“大学的青春时光,人生只有一次,应该好好珍惜。为学之要贵在勤奋、贵在钻研、贵在有恒。”

  2014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澳门大学横琴新校区考察,参与“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青年”主题沙龙时,他告诉学生们,自己在青少年时代也非常喜欢阅读中华文化典籍,坚持一点一滴学。“直到现在,一有空就会拿起一本翻一翻,每次都觉得开卷有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如同一座宝藏,一旦探秘其中,就会终生受用。”

  少年儿童是祖国的未来,是中华民族的希望。

  2014年“六一”国际儿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北京市海淀区民族小学参加少先队主题队日活动。藏书阁里书声琅琅,吸引了总书记的脚步。他走进去,倾听学生们伴着古筝乐曲朗诵《弟子规》和《少年中国说》,希望孩子多从经典作品中汲取营养。

  “我现在能脱口而出引用古诗典籍,很多都是小的时候背诵的,终身受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民族的文明进步,一个国家的发展壮大,需要一代又一代人接力努力。中华民族要继续前进,就必须根据时代条件,继承和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和民族优秀文化。

  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延安市杨家岭福州希望小学看望教职工。他在图书角拿起一本《走复兴路  圆中国梦》的漫画书,边看边说:“这个好。要用浅显易懂的方式宣传中国梦,从小学就进教材进课堂。”总书记强调,教育很重要,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抓发展在根上还是要把教育抓好,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和引领下,“书香校园”建设扎实推进,《全国青少年学生读书行动实施方案》等相继出台,打造时时可读、处处可读的校园阅读环境。走廊图书馆、流动图书车、走廊读吧、班级图书角等在校园里随处可见、随手可触,确保孩子们可以在任何地方以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让学生爱上阅读,涵养品格。

  4月21日,在北京市丰台区怡海小学,一场别开生面的读书会令孩子们乐开了花,孩子们穿着自己喜爱的书中人物的服装来听故事,彼此交换图书。“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孩子们养成阅读习惯,快乐阅读,健康成长。我们贯彻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精神,用创新性的阅读活动培育孩子的阅读兴趣。”学校负责人说。

  “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出版传承文明,书籍承载着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心支持下,一部部精品力作、一套套厚重典籍顺利出版,以书香接续中华千年文脉。

  2022年金秋时节,“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伊始便引起轰动。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凝聚着习近平同志的心血。

  在历时17年的编纂出版过程中,从项目立项到内容审定,从序言到拍摄,从出版到展览,习近平同志全程支持、念兹在兹,不断关心询问,不断批示指示。项目的每一个关键点、每一段攻坚期,习近平同志都亲自引领、亲力推动。大笔点染,蔚然成势,写下中国文化史上一段盛世佳话。

  中华民族素来有盛世修典、盛世修志的传统。2022年,在全党全国喜迎党的二十大之际,大型历史文献丛书《复兴文库》首批作品问世。习近平总书记亲自为《复兴文库》作序。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古籍事业。

  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强调“要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在他的支持下,文澜阁《四库全书》全部影印出版,全书达1500多册;到北大探望国学泰斗汤一介,了解大型国学丛书《儒藏》编纂情况;关注《中华医藏》编纂进展情况,指示要做好中医药守正创新、传承发展工作;关心少数民族文字古籍,指示要加强对蒙古文古籍的搜集、整理、保护;指示“要通过数字化、信息化等高技术手段,推动流散海外的敦煌遗书等文物的数字化回归”……

  习近平总书记关心人民的阅读权益。

  2019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甘肃,来到位于兰州市区的读者出版集团有限公司。他叮嘱在场的文化工作者:“为人民提供更多优秀精神文化产品,善莫大焉!”“要提倡多读书,建设书香社会,不断提升人民思想境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中华民族的精神世界就能更加厚重深邃。”

  10多天后,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回信,他再次提起“阅读”,希望国图“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更好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

  习近平总书记的回信极大激发了全国图书馆界改进和创新服务的热情,越来越多读者走进图书馆。2021年底,全国公共图书馆实际持证读者数量超1.03亿人。

  在习近平总书记率先垂范、引领推动下,神州大地处处书声琅琅,读书上进的风气更加浓厚——

  2014年以来,全民阅读已连续10年写入《政府工作报告》;2016年,首个国家级全民阅读规划《全民阅读“十三五”时期发展规划》印发;2020年,《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的意见》下发;2021年,“十四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深入推进全民阅读,建设‘书香中国’”……全民阅读的制度保障更加完善。

  全国建成58.7万家农家书屋,推动12.4亿册图书进农村;全国3300多家公共图书馆全部免费向读者开放;14万多家职工书屋覆盖职工8000多万人;城市书吧、社区书屋等新型阅读空间如雨后春笋般快速增长……全民阅读基础设施更加充足。

  全国400多个城市常设读书节、读书月等;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从2012年的76.3%上升至2022年的81.8%……全民阅读成效更加彰显。

  春风浩荡,书香飘溢。

  在习近平总书记大力倡导和亲自推动下,神州大地读书氛围愈发浓厚,文化自信更加坚定,奋进新征程的精神力量更加磅礴。


栏目分类
Copyright © 2020中国交通观察 本网所刊登的新闻等信息,均为中国交通观察版权所有,未经协议授权,禁止转载.

京ICP备17062286号-4 邮箱:zgjtgc2021@163.com 投稿热线13146191999
Top